高考一年报几次名?学费怎么算?
时间:2024-01-07 12:54:28

高考一年报几次名?学费怎么算?
一年一次,全国统一的, 一般是8月底9月初报名,10月中旬考试! 一般院校学费都是 2500~5500 之间 主要还是看所学的专业 会计是个好专业,大概得 5000 左右 不同的地区价格也不会不一样 而且知名院校会高些,你可以给学校的成教院打电话咨询。
- 清明祭奠
初中基础不好,上的职高,以后能考上985,211大学吗,机会如何?
首先明确的回答你是可以的。但是同时我们得认清楚现实,通过职高直接考上985和211的难度非常大,只是说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而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的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的第1步肯定是自己要无比地努力,超过常人的两倍三倍甚至更多才可以,这个是前提,不是说这样做了一定结果就好,没有这样做一定没有结果。你要知道一般情况下的职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氛围都是特别不好的,根本没有办法和普通高中里边的重点班进行相提并论。所以我这里说的几倍的努力指的是要比普通重点高中的学生更加努力,而不是你身边的职高同学更努力。当你已经做了第1步的准备之后,接下来我们可以采用两步走的办法考上985和211,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一个普通的本科学校,能考上一批本科当然最好,不过这个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在进入大学以后,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要进一步的向考研方向努力,通过研究生考试,进入985和211的难度相对较低。没有谁的人生是捡来的,祝你好运。
- 至美的情趣园
你怎么看山东省教育厅发文,严禁强制初三学生放弃参加中考,上职高的规定?
山东这个现象几十年来一直有,几十年前是因为山东中考录取率低,尤其农村学校每年几百个毕业生考上高中也就个位数,中专也难老,师范类比高中还难,加上某些职高学校的沟通,初中学校老师会推荐考职业高中。现在高中加中专录取率很高,某些职高学校招生困难,也会找到个别班主任老师拉人,加上有时政策问题,比如济宁四五年前突然出一政策,当年所有学校不准收毕业学生补习,加上老师的推荐,那年学生选择职高比较多。
- 坦白真言
谈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对学生的利弊如何?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推广规范练字的老师,我对线下(练字班)和线上(网课平台)都同时在实践和不断探索,因为练字学科的特殊性,个人通过实践发现,线上+线下的形式是比较适合学员练字成果快速提高的,其他的学科也有其特殊性,我也不了解,不能妄下结论,所以不能够一概而论,我的观点只是管中窥豹,可能只适合部分学科和部分学员,毕竟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特性,而每个学员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适用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我仅仅谈论一些个人的体验和看法。一、 线上教学对学员来说,好的方面有三点:1、非常便捷,随时随地,有网络有终端设备就能学习,比如这次突发冠状肺炎疫情,线上教学的优势就凸现出来了,我的学员这段时间都是我在线上平台讲课学习的,每天学一节课,然后把作业上传给我完成打卡,由我批改指正,学习效果还是很好的。很多的学习也多采用线上课程,正是因为线上教学的便捷性这个绝对优势决定的;2、而且线上课程还可以反复听,反复看,能很清晰看到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而且好的课程,同时可以满足上万人同时观看学习,这是线下课程不能比的。而且我们常说的学而时习之,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3、线上课程价格很便宜,花很少的钱就能学到很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查阅和问答都很方便,这也减轻了家长报线下课程的经济负担和接送负担和风险。二、当然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线上教育目前弊端也很明显,也说三点:1、对于很多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线上学习有更多机会接触手机和电脑等终端设备,网上上课是幌子,玩游戏,娱乐功能是他们的最爱,结果知识没学到多少,加速了眼睛的近视,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害怕孩子近视而拒绝网课其实也是在掩耳盗铃,把近视归罪于线上课程是不够客观公正的,为什么有的人也每天接触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眼睛还很健康?为什么有很多很少接触手机和电脑电子设备的孩子眼睛也近视的严重?遗传因素,日常用眼习惯和科学预防保健都有很大影响,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拥抱线上课程,不拥抱互联网,只能被时代,也被身边的人甩在后边,直至抛弃,而且很多孩子小学被压制,青春期开始后逆反会更厉害,等他高中和大学有大量时间接触手机,可能也会近视,只是近视的早晚而已,我们要以积极和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线上课程;2、线上课程的局限性造成有的学科授课效果很不理想,比如体育类的课程,美术类的,应该还有其它学科,我不了解罢了,可能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痛点;3、线上课程给家长造成了新的负担和困扰,孩子在家里的环境中学习,诱惑太多,且缺乏学习氛围,对于平时大多数比较忙的家长来说,也是分身乏术,在外一身疲倦,回家还要一对一监督辅导孩子的学习和作业,家长们真是太不容易了。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暂时没有解决广大家长的痛点,但是5G技术和人工智能肯定会对教育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也许现在的一些问题,将来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拭目以待。三、线下教学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从小接受到义务教育和我们的参与的学习培训班都是这种类型的,线下教学对学生好的方面是: 1 、老师面对面的讲授给学生,双方形成很好的互动,有问题随时提出来,沟通交流,而且在相处中,老师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便于因材施教;2、人是感情动物,有社交属性,在学生性格形成时期,需要接触同龄人,学会和他们相处和社交,学会与人沟通,学会独立面对一些问题,学会独立思考;3、线下教学可以让人沉浸在这个学习氛围或者体验感很好,学生的感官能够全部参与进来,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而以后的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我们未来可期;4、线下课程对自制力较差的学员约束作用明显,一定程度提高部分学员的学习效果。四、线下教学的缺点也很明显,这段时间学校延迟开学也是短板之一。而且我们前边第一条阐述的线上教学对学生的的优势,也就是线下教学的短板!由此可见,对于多数学科和多数学生和学员来说,效率最高的学习手段还是同时参与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我们赶上了互联网的这个时代,无论我们喜欢与否,都是大势所趋,顺应这个时代,拥抱这个时代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感谢大家的阅读,谢谢大家!
- u_100600500
在工作中,学历和工作经验哪个重要?
我认为同等重要。原因有三。一是高学历能够找到一个好单位。图解,高,实在是高从现实看,唯学历还是招人单位的首选,象现在的“双一流”(原来的985、211)学校毕业的学生还是比较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有的非“双一流”莫属,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单位更甚。有高学历的人,接受新事物快,理解能力好,专业水平高,这是事实。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学历就是你的资本。这是对刚参加工作的人说的。以前的说法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但拼爹的时代已经过去,坑爹的倒是不少。我现在的说法是,学好数理化(指文凭),走遍全天下,加上好爸爸,啥也不用怕。学历对于找工作和刚参加工作的人非常重要,因为招人单位大都还是老观念,学历高约等于水平高,因为还没工作,用人单位并不知道你经验有多少。所以,唯学历是用人单位的不二之选,既在情理之中,也是现实需要。图解,这都是经验二是经验丰富能把工作做的更好。工作经验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来自于你后天的实践总结,来自于工作中的教训,它是用痛苦和辛苦换来的。只有在工作中向书本学习,向他人请教,向实际付出,才能积累到经验,求得来真经。如果没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干劲,善于总结的头脑,工作经验也很难说丰富,也丰富不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验来自于想问题脑力,看事物的眼力,干工作的脚力,只有脑勤多思考,眼勤多观察,手勤多写记,腿勤多干活,才能积累经验,丰富见识,增长才干。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工作经验是宝贵的财富,缺少工作经验,就象是无头的苍蝇,到处碰壁,碰的头破血流,还没长经验,就会在工作中盲目蛮干,无论你干了多少工作,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为此,工作经验对于参加工作的人的确是金钥匙,敲门砖。图解,相辅相成三是二者相辅相成。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高学历积累经验的时间值可能更短,成长的更快,进步会更大,得到领导赏识的可能性更高。有高学历并不是说工作经验就多丰富,但高学历的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更好些,经验的积累成本可能更小。固此,学历和工作经验是相捕相成,不能单拿出来说,也不能混为一谈,它是两个概念。学历是文凭,经验是能力。学历只代表你学到了多少,经验代表你得到了多少。总之,学历和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同等重要。
- 程程哒
河北有哪些大学入选双一流了?这些学校学风怎么样?
可以说一所都没有
- 小猪爱厨房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摆到当今社会应是什么地位?
制度不完全一样,科举考出来的举人、进士可直接受官,进士一般实授县令,考虑到当时一个县只有区区几个官,其它都是吏,全国的官员数量也非常少,县令的考核都要通过吏部,用句话说,是部里管的干部,因此,进士出来授官后的地位,比咱们目前的县级领导要高的多,如果硬要比的话,用考试本身做一个比较,可能更能说明问题:以明清为例:设高考=乡试,都是有省排名的考试童生相当于高考总人数则:秀才=各省排名靠前211录取生,举人=各省排名靠前985录取的学生。进士=各省清北录取的学生。经过综合考虑与计算,乾隆年间各省乡试举额分配情况如下:清朝前期乡试分省定额录取情况表省份 直隶 江南 浙江 江西 湖广 福建 山东 河南 山西 广东 陕甘 四川 广西 云南 贵州举人名额 102 114 94 94 93 85 69 71 60 72 61 60 45 54 40科试人数 8160 9152 7520 7520 7440 6800 4140 4240 3600 4320 3660 3660 2250 2700 2000文化发达地区录取率明显低于相对落后地区,这样规定举额和录取比例,旨在保持录取的区域公平.进士名额:300,举人名额:1114,乡试人数:77162,举人考进士录取比例为26.9%,秀才考举人比例为1.44%,秀才可录取进士的比例为0.39%,估算童生到秀才选拔比例为10%,则童生可录取进士比例为0.039%,万分之3.9,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3900名。录取比例为万分之3.9,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390名,清北录取,童生录举人,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14482,录取比例为万分之14.48。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1448名,985最靠前学校录取。童生录秀才比例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144820,录取比例为万分之144.8。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14482名,211好学校录取。考虑到正常科举三年一科,以上比例还要适当减少。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高考高中毕业可以参加,但乡试只有秀才方有资格参加。乡试中举,取得举人资格才可以参加会试。以明清为例,会试人数约数千到万余不等会试选拔300人,称为进士,参加殿试。在科举考试中竞争最激烈的是乡试,因此实行乡试中举分省定额制,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乡试中举名额为:直隶(今南京)100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等省各40人,广东、广西各25人,总计470人。明宗景泰七年(1456年),各省录取举人的定额为:北直隶(今北京)、南直隶(今南京)各135,江西95,浙江、福建各90,湖广、广东各85,河南80,山东75,四川70,陕西、山西65,广西55,云南30。此后一直到明末,各省举额沿用此数,只有云南逐步递增从40、45增至50名。后来贵州举额从云南分出来,云南45,贵州增至30。明代分省定额的依据是各省总人口数与上年的考生数(按1/30来确定举额),力求地区之间名额分配公平,避免引发民族矛盾与社会骚乱。清朝沿袭明朝的乡试分省配额制的同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又进一步完善了录取制度。较明代更为具体,在确定各省举额时综合考虑该省的人口总数、考生总数、贡赋情况、教育发达程度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等多种因素。如乾隆九年(1744年)规定:“直隶、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广为大省,准其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八十名;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为中省,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六十名,广西、云南、贵州为小省,每举一人,录送科举五十名。”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乙巳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 久违了他
第一学历是省内二本,后读了211的硕士和博士,请问今后找工作,公司是看第一学历还是、最后学历?
大家好,我是新通留学的新姐~一般来说,不管你第一学历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如果你后来读了211的硕士和博士,那么单位招聘时看的就是你硕士和博士的学历。不过,有些单位还会“学历查三代”。比如我有个朋友的硕士毕业院校是211大学,但是本科是三本学校,所以在找工作时,有些单位直接就不要她,因为单位要求本科也必须毕业于211高校,尤其是央企或者垄断性国企,很多都有这方面的要求。当然,大部分单位还是不会在意你的第一学历的,毕竟能读211大学的硕士和博士也是能力的一种证明。而且,除了学历之外,其实公司也看重其他很多因素,比如成绩、奖学金、实习经验、英语、领导、沟通表达与人际协调等综合能力与素质。如果你觉得新姐的答案有帮助的话,就给新姐加个关注点个赞哦~
哈萨克斯坦做一次试管婴儿多少钱
着凉肠胃不舒服怎么缓解
吃了黄连素还是拉肚子而且肚子疼
蒙脱石散如何服用可以治疗拉肚子
上一篇: 在传承中绽放光彩 “京中石化”创新典范
- .国族文化艺术传播大使——赵辉
- .人千万不要唉声叹气,看完得益于终生!
- .有一种爱,挂着泪珠,但很凄美,它叫舍弃
- .如果甜蜜真的可以等到,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委屈求全
- .男人热恋有无尽的聪明,男人热恋会莫名的愚蠢
- .再深的记忆也敌不过十一世的时间
- .有些人,在不经意的时间相会
- .人老了,是否晚景凄凉,早有或许
- .比如说爱你是错,但我不后悔爱上你
- .看了王刚的书法,专家直言:还未初学者,日后应多临古帖!
- .真正聪明的人,特别舍得在这2个方面花钱,结果越来越富裕
- .特殊的女画家:她在自己的肩部上画画,这是为了省钱吗?
- .朱寿友|翰墨盛世——2022当代画法名家作品展
- .钞票的包浆是怎么形成的?
- .活在当下《红楼梦》:袭人有多忍耐,她在贾母的地位就有多高
- .如果有一天,你带往这座城市
- .四月这花盛开,它有美容、通便作用,记得采点儿,花钱鲜花饼,特香
- .民间艺术文化遗产《桑皮纸--探讨对话》手稿及桑皮纸书画收藏入馆
- .一根栽,还能干这么多事!
- .夫妻俩是否孝顺和父母有关,长大最孝顺的夫妻俩,大多出自这三种家庭